名稱:檳榔
類別:驅蟲藥
拼音:BING LANG
拉。Semen Arecae
別名:白檳榔、橄欖子、檳榔仁、大腹子、大腹檳榔、檳榔子、檳榔玉、青仔
藥用部位:成熟種子
藥材性狀:本品呈扁球形或圓錐形,高1.5~3.5cm,底部直徑1.5~3cm。表面淡黃棕色或淡紅棕色,具稍凹下的網狀溝紋,底部中心有圓形凹陷的珠孔,其旁有1明顯疤痕狀種臍。質堅硬,不易破碎,斷面可見棕色種皮與白色胚乳相間的大理石樣花紋。氣微,味澀、微苦。
栽培要點:喜溫暖濕潤的熱代氣候,不耐寒,適宜生長的溫度為25-28C,當溫度降到16C時,有落葉現象,5C時受到凍害。以土層深厚、疏松、肥沃的砂質壤土栽培為宜。用種子繁殖。
產地:海南島、福建、云南
采收加工:春末至秋初采收成熟果實。用水煮后,干燥,除去果皮,取出種子,干燥。
地道沿革:始載于李當之《藥錄》!睹t別錄》云:“療寸白,生南!!侗静萁浖ⅰ吩疲骸俺鼋恢菡,形小味甘。廣州以南者,形大味澀!薄侗静輬D經》云:“檳榔生南!,今嶺外川郡皆有之!薄侗静萜穮R精要》云:道地廣州!
性味歸經:溫;苦、辛;歸胃、大腸經
功能主治:驅蟲消積,降氣,行水。用于絳蟲、蛔蟲、姜片蟲病,蟲積腹痛,積滯瀉痢,里急后重,水腫腳氣,瘧疾。
用法用量:內服:煎湯,6~15g(殺蟲60~120g);或入丸、散。
禁忌:氣虛下陷及脾虛便溏者禁服。
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