據所收集到的臨床療效較好的30篇臨床報道分析,(專方為主)其使用的藥物有120味,其中常用和較常用的有40余味,列表如下:
應用頻度(例)
|
報道文獻(篇)
|
藥 物
|
|
≥400
|
≥8
|
丹參、黨參、杏仁。
|
|
<4O0
|
黃芪、茯苓、桔梗、甘草、五味子。
|
|
300~399
|
6~7
|
麻黃、黃芩、桑白皮、白術、附子、赤芍、大黃。
|
|
|
200~299
|
4~5
|
桂枝、半夏、葶藶子、車前子、袤冬、桃仁、干姜、蘇子、石膏、補骨脂、陳皮、魚腥草、菖蒲、郁金、紅花。
|
|
|
|
100~199
|
≤3
|
細辛、白芍、太子參、紫苑、仙靈脾、薏苡仁、冬瓜子、當歸、川芎、人參、太子參。
|
|
|
從上表觀察,使用頻度及文獻篇數最多的是丹參、黨參、黃芪、杏仁、桔梗等益氣活血止咳化痰之藥;解表宣肺,清熱化痰之麻黃、黃芩、桑白皮、魚腥草等藥和溫中健脾之白術、附子、干姜也占較大的比例。此外,活血化瘀之桃仁、紅花,豁痰開竅之半夏、膽南星,瀉肺逐痰之葶藶子、蘇子等藥較常選用。
以上資料提示,臨床治療肺心病,較多選用益氣活血藥及清熱化痰藥。有報道清熱解毒藥具有一定的抑菌,減毒,鎮咳祛痰的作用;益氣活血藥物具有降低血液粘稠度,改善組織微循環,減少水腫的作用。兩類藥物配合,可以提高治療效果。
值得一提的是,大黃也較多地運用于臨床,且有較好的療效,過去一般認為肺心病如證屬虛證,一般不宜用瀉下藥大黃,但回前有學者通過臨床實踐認識,只要辨證適時適置皮昭,對改善癥狀,減輕病情有重要作用。
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