為了進一步總結、摸索出中醫治療風心病的用藥規律,以便更好地指導臨床,從而提高臨床療效,我們對24篇較完整的臨床資一料進行了初步的歸納、統計,見下表:
應用頻度(例)
|
報道文獻(篇)
|
藥 物
|
|
>100
|
>15
|
桂枝、丹參。
|
|
>10
|
黃芪、炙甘草。
|
|
<10
|
當歸、川芎、酸棗仁、生地、赤芍。
|
|
>50
|
>5
|
枳殼、黨參、紅花、石膏、防己、五味子、麥冬、白芍、桃仁。
|
|
|
<5
|
柴胡、知母、連翹、赤芍、遠志、地龍、雞血藤。
|
|
>20
|
>5
|
川牛膝、茯苓、附子、龍骨、牡蠣、白術。
|
|
<5
|
銀花、桑枝、木瓜、蒼術、北沙參、地龍、制半夏、別直參、羌活、熟地、阿膠、仙鶴草、蛤蚧、茯神、薏苡仁、山藥、田三七、芡實。
|
|
|
|
在24篇資料中共涉及中藥100余味,經過歸類,相對集中的藥物為50味左右,其中以桂枝和丹參占首位,此與中醫對本病發病機理研究頗為吻合。桂枝歷來為溫經通脈之要藥,能“升清陽之脫陷,降濁陰之沖逆,舒筋脈之急攣,利關節之壅阻”。上海著名老中醫朱錫琪尤推崇此藥,他認為本病當心陽不展,濁陰彌漫時,投之如離照當空,陰霾自散。丹參向有“功同四物”之譽,其補血生血功過歸、地,逐瘀生新性倍川芎。近年來常用于心血管系統疾病,具有較顯著的改善心肌缺氧,增加血流量,加強心肌收縮力等作用,用之于風心病瘀血型患者,有較好的療效。
其次,從表中看到補氣藥之黃芪、炙甘草和補血和血之當歸、生地、川芎等,亦為臨床所常用,進一步揭示風心病患者以氣血兩虛為本的病理機制。
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