席漢氏綜合征屬常見的垂體前葉機能減退癥。1913年由Glinsini氏首先報道,本征多因分娩太出血造成垂體缺血性壞死,垂體前葉內分泌功能不足所致。目前除替代療法及對癥治療外,現代西醫學尚無特殊療法,屬難治病之一。
本病在中醫學中無相應的病名,隨本病之發生、演變及其主要癥候,分別可歸屬“產后血暈”,“閉經”及“虛勞”等范疇,大部分學者都認為本病可歸屬“虛勞”,但“虛勞”的概念較廣,僅能概括本征而不能與此等同,故建議定為“勞瘠”、“產后失血虛勞”等,旨在把席漢氏綜合征從“虛勞”中分化出來,以進一步確定病名。
現代中醫藥治療席漢氏綜合征的報道,始見于60年代初。由于本病常以“閉經”為主要表現,故有部分臨床資料列于婦科之中,至1989年共有40余份資料,其中大都為個案報告,病例最多的報道也僅16例。在中醫藥治療席漢氏綜合征的臨床資料中,病因皆是產后大出血所引起,致使耗氣傷精,損及脾、腎、肝臟,以氣血雙虧及脾腎陽虛為本病的主要證型,故大都采用補益氣血,溫腎健脾為本病的基本治法,療效均較滿意,如有的小樣本病例報道,有效率可達93.3%。一般均單用中藥復方治療,也有部分以中藥為主,配用西藥為輔?尚种兴幹委煴静〈_有良好的效果,值得推廣。但目前對中醫藥治療席漢氏綜合征的臨床研究為數不多,有關實驗室研究工作也尚未開展,應當引起重視。
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