(1)針灸
①體針
取穴:主穴:睛明、行間、還睛。配穴:①頰車、下關,頭痛加頭維或太陽,眠差加神門或內關,眼壓過高加陽白或水泉;②眼、目1、目2、腎、肝、內分泌、皮質下、交感、太陽(均為耳穴)。
還睛穴位置:上臂三角肌下端前沿,臂濡穴前5分處。
操作:一般僅取常用穴,如效不顯,酌加配穴。睛明穴用30號毫針,進針0.5~1寸,得氣即可,刺激宜輕;行間穴以28號毫針,略向踝部方向進針,以提插加小捻轉之法,使針感明顯,刺激宜重,運針半分鐘后去針;還睛穴以透天涼手法(一進三退),余穴均為平補平瀉法。除行間外,均留針30分鐘。取針后,在一側耳穴,用王不留行子貼敷,并囑患者每日自行按壓3次,每次每穴1~2分鐘。針刺每日1次,12次為一療程。耳穴貼敷3日1次,雙耳輪換。
療效:以上法共治療408例,有效率在54.6%~95.4%之間。
②冷凍針灸
取穴:主穴:太陽、風池、印堂、魚腰。配穴:光明、太沖、內關、腎俞。
操作:以常用穴為主,酌加配穴1~2個。采用半導體冷凍針灸儀治療。第一療程灸柄溫度為上15℃~ ̄20℃,每次20分鐘;第二、三療程,灸柄溫度為-5℃~-10℃,每次30分鐘。每日1次;10次為一療程,共治療二個療程,無效者宜改用他法。
療效:共治療41例。治前眼壓增高者35例,共53只眼,治后雙眼均達正常值者12例,單眼達正常值者23例,無效6例,按眼數計算,有效率為88.7%;治前視力下降39例,治后顯效14例,有效7例,無效18例,按例數計,其有效率為53.2%。
(2)單方驗方
丁公藤堿滴眼液
組成:0.05%丁公藤堿Ⅱ苯甲酸鹽滴眼劑。
用法:每次1滴,每日滴眼3~4次。眼壓超過40毫米汞柱者,每2小時滴眼1次。
療效:共觀察原發性青光眼患者293例,計442只眼,發現有明顯縮瞳、降眼壓的效果,且能改善房水流暢系數,無明顯副作用。其降壓有效率為96.7%,縮瞳有效率為92.6%,藥后房水流暢系數較用藥前增加29.4%。
(3)氣功
功法:以放松功為主。并辨證施功,肝經風熱者配保健功、鳴天鼓;肝腎陰虛者配鳴天鼓、擦腰;肝郁脾虛者配叩齒、攪海;肝郁氣逆者,配貫氣法。
療效:共觀察20例,計36只眼,結果練功2周后,臨床痊愈25眼,顯效2眼,有效4眼,無效5眼,總有效率為86.1%。
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