朱仁康醫案
柴××,男,38歲。初診:1970年9月2日。主訴:全身泛發性濕診,反復不愈已3年;颊3年前冬季開始在兩小腿起兩小片集簇之丘瘡疹,發癢,抓破后滲水,久治不愈,范圍越見擴大。1969年冬漸播散至兩前臂,一般人冬尤甚。今年秋季皮損已漸播散至胸、腹、背部。平時胃脘疼痛,不思飲食,食后腹脹,大便日解1~2次,完谷不化,溏薄。平時不敢食生冷水果。檢查胸、腹及后背、四肢可見成片紅斑、丘疹及集簇之丘皰疹,滲水糜爛,抓痕結痂,部分呈暗褐色。瘙癢無度。舌質淡,苔薄白膩,脈緩滑。證屬脾陽不振,水濕內生,走竄肌膚,浸淫成皰。治宜溫陽健脾,芳香化濕。
處方:蒼術9克,陳皮9克,藿香9克,仙靈脾9克,豬苓9克。桂枝9克,茯苓9克,澤瀉9克,六一散9克(包),蛇床子9克。10劑,水煎服。
外用:①生地榆30克,水煎后,濕敷患處。②皮濕膏,外敷。
復診:藥后皮損減輕,滲水減少,瘙癢不甚,大便溏,胃納仍差,遂宗前法,加健脾醒胃之藥,10劑。
再診:皮損繼續減輕,大便成形,胃納見馨,繼從前法,健脾理濕之藥。
處方:蒼術9克,炒白術9克,陳皮9克,藿香9克,茯苓9克,澤瀉9克,車前子9克(包),扁豆衣9克,炒薏苡仁9克。
如此調理,前后共服藥40余劑,皮疹消退而愈。1975年隨訪,自稱幾年來未再復發。
按:本例系泛發性濕疹,纏綿3年,其突出證候為脾陽不振,運化失健,水濕停滯,外串浸淫肌膚而發浸淫瘡,且每逢冬季癥狀加重,這說明陽氣虛弱之故。朱老在治療上抓住主要環節,采用溫陽健脾,芳香化濕之劑,藥癥相符。病程3年,服藥40余劑,不僅脾胃癥狀消失,泛發性皮損亦告痊愈。
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