|
|
共有 29條記錄, 5頁,顯示 13-- 18 1 2 3 4 5
|
名醫:何廉臣
何廉臣(1861~1919),名炳元,號印巖。浙江紹興人。家世業醫。其祖父何秀山為紹派傷寒名家。從小家庭熏染有素。又跟隨名醫樊開周臨證三年。行醫之后深感學識不足,乃決計出游訪道,集思廣益,每遇江浙一帶名醫,輒相討論。庚子之后,西洋醫學在我國傳播日廣,何氏廣購泰西醫學著作譯本,悉心研習,飽沃新知。寓居蘇州一... |
名醫:張錫純
張錫純(1860~1933),字壽甫。河北鹽山人。少時廣涉濃獵經史子集,讀書之暇隨父習醫。1893年第二次參加秋試,再次落弟。此時張氏開始接觸西醫及其它西學。受時代思潮的影響,張氏萌發了衷中參西的思想,遂潛心于醫學。1900年前后十余年的讀書、應診過程,使他的學術思想趨于成熟。1909年,完成《醫學衷中參西錄》前三期... |
名醫:唐宗海
唐宗海(1846~1897),字容川。四川彭縣人。光緒十五年(1889年)中三甲第35名進士,授禮部主事。唐氏早年已有很高明的醫療技術,以行醫為業。嗣后,遷居京、滬、粵等地。暮年返回家鄉,在彭縣故世。 唐宗海擅長內科,對各種出血病證研究尤深。在具體措施上,他提出止血、消瘀、寧血、補血四大法,充實、發展了中醫學的氣... |
名醫:費伯雄
費伯雄(1800~1879),字晉卿。江蘇省武進縣孟河鎮人。費伯雄生長在世醫家庭,家學淵源,先儒后醫。懸壺執業不久,即以擅長治療虛勞馳譽江南。道光年間(1821~1851)曾兩度應召入宮廷治病。先后治療皇太后肺癰和道光皇帝失音證,均取得顯效。為此獲賜匾額和聯幅,稱道其“是活國手”。至咸豐(1851~1861)時,費氏醫名大振... |
名醫:王旭高
王旭高(1798~1862),名泰林,字以行,晚號退思居士。江蘇無錫人。從舅父高錦亭學醫多年,盡得其傳。起初從事外科,后來專力于內科雜病,且對溫病尤多關注,臨證審征用藥甚為精當。王氏學術代表著作為《西溪書屋夜話錄》,書成后惜多散佚,僅存治肝三十法。王氏著述甚豐,后世將其《退思集類方歌注》、《醫方證治匯編歌括... |
名醫:王士雄
王士雄(1808~1867),字孟英,號夢隱(一作夢影),又號潛齋,別號半癡山人,睡鄉散人、隨息居隱士、海昌野云氏(又作野云氏),祖籍浙江海寧鹽官,遷居錢塘(杭州)。曾祖王學權精于醫,著《重慶堂隨筆》即為士雄之誕年,樂而作之。其思想開放,接受西說,作匯通之論,后亦影響及于士雄。祖父王國祥、父親王升亦業醫,但士雄早... |
|
共有 29條記錄, 5頁,顯示 13-- 18 1 2 3 4 5
|
|
|
|
|
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