屬性:(脈七首、論一首、方八十七首脈數身無熱即有內癰。 諸浮數脈,當發熱,而反洗洗惡寒,若有痛處,當結為癰。 脈浮而數,身體無熱,其形默默,胃中微燥,不知痛處,其人當發癰腫。 脈微而遲必發熱,脈弱而數,此為振寒,當發癰腫。 凡脈滑而數,滑則為實,數則為熱;礊闋I,數即為衛。營衛相逢,即結為癰。熱之所過,即為癰膿。身有痛處,時時苦有瘡。 問曰∶寸口脈微而澀,法當亡血若汗出。設不汗,當云何?答曰∶若身有瘡,被刀器所傷,亡血之故也。 趺陽脈滑而數,法當下重少陰。脈滑而數,婦人陰中生瘡。 論曰∶夫癰疽初發至微,人皆不以為急,此實奇患,惟宜速治。稍遲緩即病成。以此致禍者不一。但發背,外皮薄為癰。外皮濃者,為疽,宜急治之。 凡癰疽始發,或似小癤,或復大痛,或復小痛,或發如米粒大白膿子,此皆微候,宜善察之,見有小異,即須大驚忙,急為攻治及斷口味,速服諸湯,下去熱毒。若無醫藥處,即灸當頭百壯。其大重者,灸四面及中央二三百壯,數灸不必多也。復敷以冷藥種種救療,必速瘥也。 凡用藥貼,法皆當瘡頭處開孔,令瀉熱氣。亦當頭以火針針入四分即瘥。 凡癰疽、瘤、石癰、結筋、瘰,皆不可就針角。針角者,少用不致禍也。 凡癰,無問大小,已覺即取膠如手掌大,暖水浸令軟,看大小當頭上開一孔如錢眼大,貼腫上令相當,須臾干急。若未有膿者,即定不長。已作膿者,當自出。若以鋒針當孔上刺出膿,大好,至瘥乃洗去膠。 凡腫,根廣一寸以下名癤,一寸以上名小癰,如豆粒大者名、子,皆始作。急服五香連翹湯下之,數劑取瘥乃止。 凡癰,高而光大者不大熱,其肉正平無尖而紫者,不須攻之。但以竹葉黃、湯申其氣耳。肉正平為無膿也,癰卒痛,以八味黃、散敷之。大癰七日,小癰五日。其自有堅強者,寧生破,發乳。若熱手不可近者,先內服王不留行散,外摩發背膏。若背生破無苦,在乳宜令極熟候手按之,隨手即起者,瘡熟也,宜針之,針法要得著膿,以意消息,胸背不過一寸。 斟量不得膿,即與食肉膏散著銳頭,納癰口中,如體氣熱歇,即服木占斯散。五日后癰欲著痂者,即服排膿風塞散。 凡癰,破之后便綿、欲死,內寒外熱(缺文),腫有似癰而非者,當以手按腫上無所連,乃是風毒耳,勿針之。但服升麻湯,外摩膏。破癰口當令上留三分,近下一分針之。務令極熱,熱便不痛。破后敗壞不瘥者,作豬蹄湯洗之,日二度。夏用二日,冬用六七日。用湯半劑亦可。凡癰壞后有惡肉者,宜豬蹄湯洗去穢,次敷食肉膏散,惡肉凈后,敷生肉膏散,及摩四邊,令好肉速生。當斷絕房室,忌風冷,勿自勞煩,俟筋脈平復,乃可任意耳。緣新肉易傷,傷則里潰,潰則重發,發則難救,慎之慎之,白痂最忌。 凡諸暴腫,一一不同,無有近遠,皆服五香連翹湯。刺去血,以小豆末敷之。其間數數以針刺去血。若失療已潰爛者,猶服五香湯及漏蘆湯下之。隨熱多少根據方用之,外以升麻湯拓洗熨之,摩升麻膏。(二方俱見后丹毒篇)。若生息肉者,以白、茹散敷之,青黑肉去凈即停止,好肉生敷升麻膏。如肌不生敷一物黃、散。若敷白、茹,青黑惡肉不盡者,可用漆頭、茹散半錢和白、茹散三錢,稍稍敷之。其散各取當色單搗下篩,成散用之。此數法(《集驗》用治緩疽)。 或身中忽有痛處,如遭打撲之狀,各曰氣痛。痛不可忍,游走不住,發作有時,痛則小熱,痛定則寒,此皆由冬時受溫氣,至春暴寒,風來折之,不成溫病,乃作氣痛。宜先服五香連翹湯,摩丹參膏。又以白酒煎楊柳皮及暖熨之。有赤氣點點者,即刺出血也。其五香連翹湯及小竹瀝湯可服數劑。勿以一劑未瘥便止,以謂藥無效,即禍至矣。中間將白薇散佳。 又有氣腫痛,其狀如癰腫,無頭虛腫色不變,但皮急痛,不得手近,亦須服此五香湯,次白針瀉之,次與蒺藜散敷之。 胸中痛短氣者,當入暗室中,以手中指捺左眼,視若見光者,胸中有結癰。若不見光者,是經云∶氣宿于經絡中,血氣俱澀不行,壅結為癰疽也。又言∶熱之所作,其后為癰,又陽氣溱集,寒化為熱,熱盛則肉腐為膿也。由人體有熱,被寒冷搏之而脈凝結不行,熱氣壅結成癰疽。方有灸法,亦有溫治法。以其中冷未成熱之時,其用冷藥貼敷之。治熱已成,以消熱令不成膿也。赤色腫有尖頭者,藜蘆膏敷之。一云醋和蚌蛤灰涂,干則易之。 余平生數病癰疽,得效者即記之?计洳≡,多是藥氣所作,或有上世服石,遂令子孫多有此疾。食中尤不宜食面,及酒蒜,及慎溫床濃被。能慎之者,可得終身無他,此皆躬自驗之,故特論之也。 五香連翹湯 屬性:治一切惡核瘰、癰疽、惡腫患方。 青木香、沉香、丁香、薰陸香、麝香、連翹、射干、升麻、獨活、寄生、通草(各二兩)大黃(三兩)上十二味、咀,以水九升,煮取四升,納竹瀝三升煮,更取三升,分三服,取快利。(《肘后》有紫葛、甘草、無通草。治惡肉惡脈、惡核風結腫氣痛!兑髁x》有黃、甘草、芒硝各六分!肚Ы鹨怼吩啤梦答,中間常服佳。與小兒篇方小異)。 黃竹葉湯 屬性:治癰疽發背方。 黃、甘草、黃芩、芍藥、麥冬(各三兩)當歸、人參、石膏、川芎、半夏(各二兩)生上十四味、咀,以水一斗二升,先煮取竹葉,取一斗,去滓,納藥,煮取三升,分四服,相去如人行二十里久,日三夜一。 八味黃散方 屬性:黃、川芎、大黃、黃連、芍藥、莽草、黃芩、梔子仁(等分上八味治下篩,雞子白和如泥,涂故帛上,隨腫大小敷之,干則易。若已開口,封瘡上,須開頭令歇氣。 王不留行散 屬性:治癰腫不能潰,困苦無賴方。 王不留行子(三合,《千金翼》作一升)龍骨、當歸(各二兩)野葛皮(半分)干姜桂心(各一兩)栝蔞根(六分)上七味治下篩,食后溫酒服方寸匕,日三。以四肢習習為度,不知稍加之,令人安穩,不》云∶治癰疽及諸雜腫已潰,皆服之)。 內補散 屬性:治癰疽發背,婦人乳癰、諸癤未潰者,便消不消者,令速潰疾愈方。 木占斯、人參、干姜(一云干地黃)桂心、細辛、濃樸、敗醬、防風、栝蔞根、桔梗甘草(各一兩)上十一味治下篩,酒服方寸匕。藥入咽覺流入瘡中。若癰疽灸之不能發壞者,可服之。 未壞者去敗醬。已發膿者,納敗醬。服藥日七八,夜二三,以多為善。若病在下,當膿血出,此為腸癰也。病在里痛者,服此即不痛。長服治諸瘡及疽痔,已潰便早愈,醫人不知用此藥。發背無有治者,若始覺背上有不好處而渴者,即勤服之。若藥力行,覺渴止便消散。若雖已壞,但日夜服勿住藥,腫自消散不覺。欲長服者,當去敗醬。婦人乳癰,宜速服此。一方無桂心,名木占斯散,主癰疽堅結。若已壞者,速愈。未壞者,使不成癰便消。(張文仲無桂心。劉涓子云∶此是華佗方)。 排膿內塞散 屬性:治大瘡熱退,膿血不止,瘡中肉虛疼痛方。 防風、茯苓、白芷、桔梗、遠志、甘草、人參、川芎、當歸、黃、(各一兩)濃樸(二兩)桂心(二分)附子(二枚)赤小豆(五合,酒浸熬之)上十四味治下篩,酒服方寸匕,日三夜一。 豬蹄湯 屬性:治癰疽發背方。 豬蹄(一具,治如食法)黃、黃連、芍藥(各三兩)黃芩(二兩)薔薇根、野狼牙根(各八兩)上七味、咀,以水三斗,煮豬蹄令熟,澄清取二斗,下諸藥,煮取一斗,去滓,洗瘡,一食頃,以帛拭干,貼生肉膏,日二。如痛加當歸、甘草各二兩。 又方、治癰疽發十指,或起膀胱,及發背后生惡肉者方。 豬蹄(一具,治如食法)當歸、芎、芍藥、大黃、黃芩、獨活、莽草(各一兩)上八味、咀,以水三斗,煮豬蹄取八升,去滓,納諸藥,取四升,去滓,漬瘡兩食頃洗,拭干敷麝香膏。 麝香膏 屬性:治癰疽及發背諸惡瘡,去惡肉方。 麝香、茹(一作真珠)雄黃、礬石(各一兩)上四味治下篩,以豬膏調和如泥涂之,惡肉盡止,卻敷生肉膏。 食惡肉膏方 屬性:大黃、川芎、莽草、真珠、雌黃、附子(生用各一兩)白蘞、礬石、黃芩、茹(各二兩)雄黃(半兩)上十一味、咀,以豬脂一升半,煎五六沸,去滓,納、茹、礬石末,攪調敷之瘡中,惡肉盡乃止。 治癰腫,惡肉不盡者方∶蒴、灰、鍛石(《肘后》作白炭灰)上二味各淋取汁,合煎如膏,膏成敷之,食惡肉,亦去黑子。此藥過十日不中用。 又方、生地黃汁煎如膠,作餅子貼之,日四五度。 漆頭茹散 屬性:食惡肉散方。 漆頭、茹、硫黃、丹砂、麝香、馬齒礬、雄黃、雌黃、白礬(各二兩)上八味治下篩,以粉之,吮食惡肉。(《翼方》敷貼,無白礬、雌黃,有藜蘆。云∶亦作膏和敷之,又處療癰疽篇無丹砂!稄V濟方》療癰腫膿潰,瘡中有紫肉,破不消,以此散摻或內蝕之)。 白茹散 屬性:茹、礬石、雄黃、硫黃(各二分上四味治下篩,納瘡中,惡肉盡即止,不得過好肉。 生肉膏 屬性:治癰疽、發背壞后生肉方。 生地黃(一斤)辛夷(二兩)獨活、當歸、大黃、黃、川芎、白芷、芍藥、黃芩、續斷(各一兩)薤白(五兩)上十二味、咀,以臘月豬脂四升,煎取白芷、黃下之,去滓,敷立瘥。 又方、干地黃(三兩)甘草、當歸、白芷、蓯蓉、蜀椒、細辛(各二兩)烏喙(六分,生用)蛇銜(一兩)薤白(二十莖)上十味、咀,以醋半升漬一宿,次日以豬膏三斤,煎令沸三上三下,膏成涂之,立瘥 蛇銜生肉膏 屬性:治癰疽金瘡敗壞者方。 蛇銜、當歸(各六分)干地黃(三兩)黃連、黃、黃芩、大黃、續斷、蜀椒、芍藥白芨、川芎、莽草、白芷、附子、甘草、細辛(各一兩)薤白(一把)上十八味、咀,醋漬二宿,以臘月豬脂七升煎,三上三下,醋盡下之,去滓,取敷,日二夜一。(崔氏有大戟、獨活各一兩,無地黃、黃、黃連、續斷、白芨、川芎、白芷、甘草)。 五香湯 屬性:治熱毒瓦斯卒腫,痛結作核,或似癰癤而非使人頭痛、寒熱氣急者,數日不除殺青木香、藿香、薰陸香、沉香、丁香(各二兩)上五味、咀,以水五升,煮取二升,分三服。不瘥更作,并以滓敷腫上。(《千金翼》以麝香代藿香)。 漏蘆湯 屬性:下之之方。 漏蘆、白芨、黃芩、麻黃、白薇、枳實、升麻、芍藥、甘草(各二兩)大黃(三兩)上十味、咀,以水一斗,煮取三升,分為三服,快下之,無藥處單用大黃亦得。(《肘后》云∶治癰疽、丹疹、毒腫、惡肉!肚Ы鹨怼窡o白薇。劉涓子無芍藥,有連翹,治時行熱毒變作赤色,癰疽、丹疹、毒腫及目赤痛生障翳。若熱盛者,可加芒硝二兩!督浶匿洝窡o白薇,作知母、犀角、芒硝各二兩)。 丹參膏方 屬性:丹參、蒴、莽草、蜀椒、躑躅(各二兩)秦艽、獨活、白芨、牛膝、菊花己(各一兩)上十二味、咀,以醋二升,漬一宿,夏半日。如急用便煎豬脂四升,煎令醋氣歇,慢火煎,去滓,用敷患處,日五六度。(《肘后》云∶用防風不用防己,治惡肉、惡核、瘰、風結諸腫。云∶此膏亦可服)。 小竹瀝湯 屬性:治氣痛方。 淡竹瀝(一升)射干、杏仁、獨活、枳實、白術、防己、防風、秦艽、芍藥、甘草、茵芋茯苓、黃芩、麻黃(各二兩)上十五味、咀,以水九升,煎取半,下竹瀝,取三升,分四服。 白薇散方 屬性:白薇、防風、射干、白術(各六分)麻黃、秦艽、當歸、防己、烏頭、青木香、天門冬枳實、獨活、葳蕤、山茱萸(各四分)柴胡、白芷(各三分)莽草、蜀椒(各上十九味治下篩,以漿水服方寸匕,日三,加至二匕。 蒺藜散 屬性:治氣腫痛方∶上用蒺藜子一升,熬黃為末,以麻油和如泥,炒令焦黑,敷故熟布上,如腫大小,勿開孔貼之。無蒺藜以赤小豆為末,和雞子如前敷,干即易,妙。 藜蘆膏 屬性:治赤色腫,有尖頭者方。 藜蘆(二分)黃連、礬石、雄黃、松脂、黃芩(各八分)上六味為末,以豬脂三升煎令熔,調和敷上、癬頭瘡極效。又治淺瘡,經年抓搔癢處成孔者。 瞿麥散 屬性:治癰排膿止痛,利小便方。 瞿麥(一兩)芍藥、桂心、赤小豆(酒浸熬)麥門冬、川芎、黃、當歸、白蘞(各二兩)上九味為末,先食,酒下方寸匕,日三。 (《翼方》有細辛、苡仁、白芷,不用桂心、麥門冬、白蘞,治諸癰潰及未潰瘡中疼痛,膿血不絕而不可忍者)。 薏苡仁散 屬性:治癰腫令自潰,長肉方。 薏苡仁、桂心、白蘞、當歸、蓯蓉、干姜(各二兩)上六味治下篩,先食,溫酒服方寸匕,日三夜二。 黃茯苓湯 屬性:治癰疽潰后膿太多,虛熱方。 黃、麥門冬(各三兩)生姜(四兩)五味子(四合)川芎、茯苓、桂心(各二兩)大棗(二十枚)上八味、咀,以水一斗半,煮取四升,分六服。(《翼方》有遠志、人參、當歸各二兩,甘草六兩)。 內消散 屬性:治凡是癰疽,皆宜服之方。 赤小豆(醋浸一升,熬)人參、甘草、瞿麥、當歸、豬苓、黃芩(各二兩)白蘞、薏仁黃(各三兩)防風(一兩)升麻(四兩) 皮散 屬性:治癰疽膿血內漏,諸漏敗壞,男發背女乳房及五痔,皆宜服之方。 皮、蜂房(各一具)地榆、附子、桂心、當歸、續斷(各五分)干姜、蜀椒本(各四分)濃樸(六分)上十一味治下篩,空腹以酒服方寸匕,日三,取瘥。加斑蝥七枚,益良。 凡患腫,皆因宿熱所致,須服冷藥,瘥后有患冷利不止者方∶人參、龍骨、赤石脂、甘草、干姜(各二兩)附子(一枚)上六味、咀,以水八升,煮取二升半,分三服。 梔子湯 屬性:治表里俱熱,三焦不實,身體生瘡及發癰癤。大小便不利方。 梔子仁(二七枚)芒硝(二兩)黃芩、甘草、知母(各三兩)大黃(四兩)上六味、咀,以水五升煮減半,下大黃,取一升八合,去滓,納芒硝,分三服。 五利湯 屬性:治年四十已還強壯,常大患熱,發癰疽無定處,大小便不通方(劉涓子名大黃芒硝(一兩)升麻、黃芩(各二兩)大黃(三兩)梔子仁(五兩)上五味、咀,以水五升,煮取二升四合,去滓,下芒硝,分四服,快利即止。 干地黃丸 屬性:凡壯熱人能長服之,終身不患癰疽,令人肥悅耐勞苦方。 干地黃(五兩)芍藥、甘草、桂心、黃、黃芩、遠志(各二兩)石斛、當歸、大黃(各三上十五味為末,蜜丸如桐子大,酒服十丸,日三,加至二十丸。 又方、治虛熱消瘡癤方。 干地黃(四兩)大黃(六兩)芍藥、王不留行、茯苓、甘草、遠志、麥門冬、人參、升麻黃芩(各三兩)桂心(六兩)上十二味為末,蜜和丸如梧子大,酒服十丸,日三,加至二十丸,久服令人肥健。 一方有枳實三兩(《外臺》無甘草、遠志、麥門冬、人參、升麻、黃芩)。 又方、治虛勞客熱,數發癰腫瘡癤,經年不除方。 干地黃(四兩)黃、黃芩、大黃、黃連、澤瀉、細辛(各三兩)甘草、桂心、芍藥茯苓、干漆(各二兩)人參(一兩)天冬(五兩)上十四味為末,蜜丸如梧子大,酒服十丸,日三夜一,加至二十丸。久服延年,終身不發癰疽。凡方中用大黃薄切,五升米下蒸熟,曝干用之,熱多倍大黃。(《要籍喻義》不用澤瀉)。 地黃煎 屬性:補虛除熱,散乳石毒癰癤痔疾,悉宜服之方。 生地黃隨多少,三搗三壓,取汁令盡,銅器中,湯上煮,勿蓋覆令泄氣,得減半,出之,布絞去粗滓,再煎令如餳,丸如彈丸許,酒服,日三,勿加,百日癰疽永不發。 枸杞煎 屬性:治虛勞,輕身益氣,令人有力,一切癰疽永不發方。 枸杞三十斤銼,葉生至未落可用莖,葉落至未生可用根,以水一石,煮取五斗,去滓淀,將滓更入釜與水根據前,煮取五斗,并前澄清去淀,釜中煎,取二斗許,更入小銅鍋子煎如餳止,或器盛。重湯煮更好。每日旦服一合半,日再,漸加。 治風濕體痛,不能飲食,兼癰疽后補虛羸方∶薔薇根、枸杞根(各一百斤)生地黃、食蜜(各十斤)上四味、咀,先以水煮二根令味濃,取二斛去淀,次納地黃煮令爛,絞去滓,微火煎令如粥,次納蜜和令相得,每食后服如彈丸許。 拓腫方∶大黃、黃芩、白蘞、芒硝(各三分)上四味、咀,以水六升,煮取三升汁,以故帛四重蘸汁中,以拓腫處,干即易之,無度數,晝夜為之。 又方、青木香、犀角、大黃、梔子仁、紫檀香、升麻、黃芩、羚羊角、黃連、甘草芒硝、射干、黃柏、白蘞(各二兩)地黃汁(五合)麝香(二分研入)上十六味、咀,以水五升,煮取二升少冷,以故帛兩重蘸湯中,拓腫處,干即易之,日夜數百度。 又方、治頸項及胸背有大腫赤發,即封之令不成膿方。 樸硝(五兩)香豉、生地汁(各半斤)上三味合搗,煮令地黃爛熟,敷腫處,濃二分,日三四易,至瘥止,此兼治一切腫。 又方、治癰腫痛煩悶方。 用生楸葉十重貼之,以帛裹令緩急得所,日二易。止痛兼消腫蝕膿,甚良,勝于他物。 如冬月先收干者,臨用時以鹽潤之。亦可薄削楸皮用之。 又方、治大人小兒癰腫方。 用生豬腦子敷紙上貼之,干則易之,日三度。 又方、芥子為末,湯調,敷紙上貼之。(《千金翼》以豬膽和涂之)。 又方、白姜石末,蒜和搗,敷上。 又方、搗馬鞭草,敷上即頭出。 灸方 屬性:灸兩足大KT、趾歧中立瘥,仍隨病左右。 治癰始覺腫令消方∶大黃、通草、葶藶、莽草(各等分)上四味為末,以水和敷上,干則易之。 又方、以莨菪末,三指撮,水和服之,日三。神良。 治癰方∶以芫花為末,膠和如粥敷之。 治癰疽發腹背陰匿處,通身有數十癰者方∶取干牛屎燒灰,治下篩,以雞子白調涂之,干復易。 若已結膿使聚長方∶栝蔞根為末,苦酒和敷,燥復易,赤小豆亦佳。 治癰有膿令潰方∶用雞羽三七枚燒末,服之即潰。 又方、人乳和面敷上,比曉膿血盡出,不用手近。 治癰腫發背初作,及經十日以上,腫赤、熱毒瓦斯盛,日夜疼痛,百藥不效方∶雞子(一枚)新出狗屎(如雞子大)上二味攪和,微火煎令稀稠得所,捻作餅子,于腫頭堅處貼之,以紙粘貼,以帛抹之,時時看視,覺餅子熱即易,勿令轉動及歇氣,經一宿定。如多日患者,三日貼之,一日一易,至瘥止。此方穢惡不可施之貴勝,然其愈疾一切諸方皆不可及,自外諸方還復備員設儀注而已。學人當曉此方,以備諸急爾。 烏麻膏 屬性:治諸漏惡瘡,一十三般疔腫,五色游腫,癰癤毒熱,狐刺蛇毒,狂犬蟲野狼六畜所傷不可識者,二十年漏金瘡,中風,皆以此膏貼之,惡膿盡即瘥。止痛生肌,一貼不換藥,唯一日一度拭去膏上膿再貼之,至瘥止。 生烏麻油(一斤)黃丹(四兩)蠟(四分)上三味,以臘日前一日從午,納油銅器中微火煎至明旦,看油減一分,下黃丹消盡,下蠟令沫消,藥成,至午時出。惟男子合之。毋令小兒、女子、六畜等見。 治諸腫貼方∶紫葛(十分)大黃(五分)青木香(一分)元參、白蘞、黃芩、黃連、榆白皮、升麻由跋上十一味治下篩,以生地黃汁和如泥,敷腫上,干則易。無地黃汁以米醋和之。 松脂膏 屬性:治癰腫方。 松脂(一斤半)豬脂(一合半)黃芩、黃連、黃、大黃、當歸、芍藥、川芎上八味、咀,合二脂,微火煎,三上三下,綿絞去滓,火炙敷紙上,隨腫大小貼之,日三易,即瘥。 又方、松脂(一斤)豬脂(半斤)白蠟(四兩)大黃(一兩)黃芩、黃連、黃柏當歸芍藥、川芎、細辛、白芷、防風、莽草、白蘞(各半兩)上十五味、咀,先煎二脂、白蠟令烊,次納諸藥,煎三上三下,以綿及布絞,注水中為餅,取少許火炙之,敷油紙上貼瘡處。(《翼方》有黃、一兩)。 青龍五生膏 屬性:治癰疽痔漏,惡瘡、膿血出,皆以此方導之。 生梧桐白皮、生桑白皮、生柏白皮、生青竹茹、生龍膽草(各五兩)蜂房、皮、蛇蛻皮(各一具)雄黃、雌黃(各一兩)蜀椒、附子、川芎(各五分)上十三味、咀,以三年苦酒二斗浸一宿,于炭火上炙干搗,下細篩,以豬脂二升半,微火煎令相得如飴,以新白瓷器盛著水中,隨病深淺敷之,并以清酒服如棗核大,日一。 治癰疽、痔漏、惡瘡、婦人妒乳、漆瘡方∶野葛、芍藥、薤白、當歸、通草(各二分)附子(一分)上六味、咀,醋浸半日,先煎豬脂八合,令煙出,納亂發二分令消盡,下之待冷,又納松脂八分,蠟二分,更著火上和,次納諸藥煎令沸,三上三下,去滓,以故帛敷藥貼腫上,干即 滅瘢膏 屬性:治諸色癰腫、惡瘡瘥后有瘢痕方。 安息香(一作女萎)礬石、野狼毒、羊躑躅、烏頭、附子、野葛、白芷、烏賊骨、皂莢天雄、芍藥、川芎、赤石脂、大黃、當歸、莽草、石膏、干地黃、地榆、白術、續斷、鬼臼蜀上二十六味搗末,用成煎豬脂四斤,和煎,三上三下,以好鹽一大匙下之,膏成須服者,與服。須摩者,與摩,勿近目處。忌妊娠人。若滅瘢,以布揩令傷敷之。若鼻中息肉,取如大豆納鼻中。如瘀血者,酒服如棗核大。痔漏者,以綿裹如梅子大納下部。中風者,摩患上取瘥。崩中亦納之。其滅瘢,取少許和鷹屎白敷之,取臘日合之神效。(《翼方》有、石一兩)。 治膿潰后,瘡不合方∶燒鼠皮一枚為末,敷瘡孔中。 又方、熟嚼大豆敷之。 又方、炒烏麻令黑熟搗,敷之。 又方、牛屎敷之,干即易。 又方、燒破蒲席灰,臘月豬脂和,納孔中。 治癰癤久不瘥方∶用馬齒菜搗汁煎,敷之。 治癰潰后膿不斷,及為諸物刺傷瘡不瘥方∶石硫黃粉上一味,取箸一莖,碎頭,少濕,納硫黃中以刺瘡孔,瘡瘥為度。 治癰肉中如眼,諸藥所不效者方∶取附子削令如棋子安腫上,以唾貼,以火炙之,令附子欲焦,復唾濕,以火炙之,如是三度,令附子之熱氣徹內即瘥。此法極妙。 練石散 屬性:治癰有堅如石核者,復大色不變,或作石癰方。 粗理黃石(一斤)鹿角(半斤燒)白蘞(三兩)上三味,以醋五升,燒石赤納醋中不限數,以醋減半止,細搗末,以余醋和如泥,濃敷之,干即易,取消止,盡更合。諸漏及瘰,其藥悉皆用之。仍火針針頭破敷藥。又單磨鹿角、半夏末和敷之,不如前方佳也。 治石癰堅如石,不作膿者方∶生商陸根熟搗敷之,干即易,取軟為度。 又治濕漏諸癰癤。 又方、蜀桑根白皮陰干搗末,烊膠,酒和藥敷腫,根即拔。 又方、莨菪子為末,醋和敷瘡,根即拔。 又方、蛇蛻皮貼之,經宿便瘥。 又方、櫟子一枚,以醋于青石上磨之,以涂腫上,干更涂,不過十度,即愈。 又方、梁上塵、葵根莖灰(等分)上二味以醋和敷之,即瘥。 又方、當上灸百壯,石子當碎出。如不出,益壯數乃佳。凡發腫至堅有根者,名曰石癰。 治惡毒腫或著陰卵,或著一邊,疼痛攣急,引小腹不可忍者,一宿殺人方∶取茴香草搗汁,飲一升,日三四服,滓敷腫上。冬月闕生者,根亦可用。 治風勞毒腫,疼痛攣急,或牽引小腹及腰髀痛方∶用桃仁一升研,以酒三升攪和,頓服之。濃衣被蓋令汗,不過三劑瘥。 治腳腫向上至腹,即殺人者方∶用赤小豆一斗,以水三斗煮令爛,出豆以汁浸腳至膝,每日一度,瘥止。若已入腹不須浸,但煮豆食之。忌鹽菜米面等?曙嬛,瘥乃止。 麻子小豆湯 屬性:治毒腫無定處,或赤色惡寒,或心腹刺痛煩悶者,此是毒瓦斯深重所致方∶麻子、赤小豆(各五升)生商陸(三升)附子(二兩)射干(三兩)升麻(四兩)上六味、咀,以水四斗,先煮四味,取二斗半,去滓,次研麻子碎,和汁煮一沸,去滓,取汁煮豆爛,其汁每服五合,日二夜一。當利小便為度,腫退即瘥,并食豆。 治一切腫毒,疼痛不可忍者方∶取蓖麻子熟搗,敷之即瘥。 治諸瘡著白痂復發方∶大蒜、鼠屎、香墨(等分)上三味為末,敷之日三。 治癤子方∶凡癤無頭者,吞葵子一枚,不得多服。 又方、生椒末、釜下土(等分)上二味為末,醋和涂之。(《翼方》有曲末,為三味)。 又方、狗頭骨、蕓薹子(等分)上二味為末,醋和敷之。 又方、以鼠粘根葉貼之。 又方、雀屎水和敷之。 又方、燒葛蔓灰封上,自消。牛糞灰封之亦佳。
●返回《備急千金要方》目錄 |